3D打印技术和传统工艺的结合,让一些汽车零部件的生产更简单,更高效,并且解决了汽车制造商小批量定制的问题,大幅度降低了小批量定制的成本,缩短了生产周期。
同时,设计师和工程师能够优化零部件设计,实现有机形状和中空和负拉伸等复杂几何形状的创建和制造。
综合来看,目前3D打印技术在汽车制造的应用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动力总成、底盘系统、内饰、外饰。
(1)动力总成:
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概念模型和功能性原型,能够帮助汽车设计师和工程师在产品研发初期,验证离合器以及其他发动机部件的设计。相比传统方式,3D打印技术可以大大节省设计验证时间,并使设计错误成本最小化。欧洲跑车制造商兰博基尼利用3D打印为其跑车制作发动机引擎管道,实现了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复杂几何结构的创建。
(2)底盘:
生产和组装工具以及功能测试是两种比较常见的3D打印在汽车底盘系统研发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兰博基尼同样利用工程级热塑性塑料制作高强度的汽车底盘原型,并利用高性能工程塑料定制组装工具。
(3)外饰:
汽车行业领军企业运用3D打印技术,包括工装夹具、最终使用部件和功能原型制作等,简化汽车外饰的生产周期,减轻汽车制造工具的重量,以及降低生产成本,应用范围包括保险杠、挡泥板、车灯和汽车徽标等诸多汽车外饰部件。例如,3D打印已经成为宝马研发周期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其公司的工装夹具部门利用3D打印制作的用于汽车组装和测试的工装夹具,通过轻量化的设计,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
(4)内饰:
3D打印可以一次性打印多种具备不同机械特性的材料,这种特性被制造商广泛应用到汽车内饰部件的产品设计及研发阶段的评估中,包括仪表板、空调排气扇、方向盘、汽车操纵杆等多种材料和工艺组成的零件,都可利用3D打印实现原型制造。相比传统制造方式一方面可以降低设计成本;另一方面又可以精确还原产品的形状和材料特性,从而全方面评估并迅速修改,从而加速产品上市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