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供体,自体和合成来源的假体的可用性和适用性阻碍了病变管状组织的治疗替代。
人工创建的,组织工程制造的构建体具有减轻自身免疫反应,提高解剖学准确性,长期通畅和生长的潜力,可以缓解这些问题。生物3D打印技术的出现进一步补充了技术工具箱,开辟了新的生物制造研究机会,并扩大了该领域的治疗潜力。
近期,清华大学刘东生团队在Bio-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发表了题为3D biofabrication for tubular tissue engineering的综述,重点介绍尝试构建具有相应的复杂宏观和微观结构的人工管状组织所面临的挑战,回顾了当前包括3D打印技术在内的生物制造方法,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7/s42242-018-0013-2
关于BDM Bio-Design and Manufacturing(BDM),浙江大学2018年新创的专业英文季刊,目前已被SCI-E等检索,2020年第一个影响因子预计3分以上。初审3-4天,平均录用时间约40天。 收稿方向:机械工程(3D打印及生物处理工程等)、生物墨水与配方、组织与器官工程、医学与诊断装置、生物产品设计
本网站转载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热门资讯
机械加工件的激光蚀刻加工
在现代工业加工领域,激光器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激光...
2022-11-07
阅读:1813
日本国家天文台3D打印了一个射电接收器部件
日前,日本国家天文台(NAOJ)使用金属3D打印...
2022-11-04
阅读:1656
数控加工中心对夹具有什么要求?
夹具是数控加工中心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加工产品的...
2022-11-03
阅读:1553
埃因霍温将建成首座4层的3D打印建筑
目前,混凝土3D打印公司CyBe正与Lab040...
2022-11-02
阅读:1481
精密机械零件的振动加工优点
振动切削属于数控加工的一种,具有切削力小,切削温...
2022-11-01
阅读:1422